延續上一本《創新的兩難》,作者提創的破壞性創新觀念,由理論進入到實務,兩難指的是原本創新績優的企業,因專注於傾聽高利潤顧客的需求,而不斷推出維持性創新,最後仍失去市場的領導地位。反之,新市場多是由提出破壞性創新的小公司奪走,等到日後小公司成長後,又面臨了無法突破的困境;而在這本解答的書中,針對破壞性創新,提出在競爭中組織必須做的幾個關鍵決定的有力解答,所以這可以稱的上是一本為企業帶來成長的寶典。


放眼現今產業的現況越來越趨近於贏者全拿的局面,所以現有產業領導者,總是只著眼在維持營運成長的高利潤產品上,再加上專利的保護,以致形成進入的障礙,而競爭者只好選擇領導者不看重,且利潤不高的小眾市場來發展,同時領導者為了建立可供衡量的利潤制度,必定會採行大量商品化的方式,只要這麼做,市場也就足以模仿,使得原先高利潤的產品便失去了競爭性,所以客製化可以是一個先行培養破壞性創新的方法,以口碑建立起市場,進而擊敗市場領導者。

但一個現有領導者的穩固地位真有如此簡單的搶奪嗎?當然不是的,仍然需要各項關鍵因素的配合,書上就舉出了數點:
一)用什麼方法打敗最強競爭者;
二)該發展什麼樣的產品;
三)誰是產品的最佳顧客;
四)產品從出生到推出的各階段中,哪些該外包?哪些該自己做?
五)如何維持現在競爭力;
六)經理人與現在組織該扮演的角色,
這些議題並非適用於所有行業,還是需要依照各行業的特性定之。

這是一本從沒有過的新觀念揭示,也沒人能得知日後這理論是否仍然適用於各行業之間,但無論如何,認真的做好每一個核心關鍵,相信雖不中,亦不遠矣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tti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